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第71章

坐便是天下

狗剩悄声咕哝:

“谷主,您现在不是坐在药谷。”

“您坐在……这整片天地了。”

“只要有人坐下,哪怕一句话不说。”

“他心里,就有您。”

而韩夜本人——依旧沉眠。

但藤椅开始泛光。

不是宝光,不是术光。

而是一种“无相静芒”。

它不强烈,却包裹得很稳。

每一个靠近藤椅者,心跳会慢下来,神念会稳定,意识会放松。

灵修署研究后下结论:

“韩夜坐意正逐渐从个体意志转化为——坐序领域。”

“其人将步入‘坐而无我’之态。”

“此为信仰体规则自然衍化之极限表现。”

意思是:

“他还活着。”

“但他已经不是‘个人’。”

“而是——一种状态。”

坐而无我。

无我而天下皆坐。

这就是后夜纪的核心。

那一年,有个孩子写下自己的第一篇修行感悟:

“我不知道韩夜是谁。”

“但我知道——我安静的时候,梦里会看见他。”

“他没说话。”

“但他一直在等我坐好。”韩夜不醒。

但他的气息,缓慢而坚定地——飘散了。

不是死去的消散。

而是——坐意的释放。

那天起,五域风向悄然变化。

不是吹乱发丝的风。

而是“坐息之风”。

灵修署观测发现:

“自韩夜道痕稳固后,藤椅之息已无定向界限。”

“部分灵气不再集中在药谷,而是流向各地。”

“风,带走了坐意。”

“人,只需坐着,就能‘感觉到’。”

初感者,是一名挑水老农。

他习惯每日午后坐在自家井边歇脚,有天忽觉心境莫名清净,不再焦虑儿孙未来。

他喃喃:

“不知道谁坐过这井口,坐得我也安生。”

其后,一位道院初修少年夜读疲惫,伏案而眠。

梦中一人坐在山崖边,饮茶不语。

少年醒来泪流满面,入定一刻,气感开启。

他在入门登记时写下:

“我无师自启,是梦中有人请我‘坐一坐’。”

甚至有凡俗女匠,夜雨中于炉边煮水,忽觉炉火忽明忽暗,茶香浓烈。

她闭眼端坐,第二日清晨,织出一件青衫,被修者认出:

“此为静意法衣。”

“衣纹乃藤椅结构,材质凝成‘坐意灵丝’。”

种种奇事,层出不穷。

韩夜没有现身。

但他“在”。

灵修署立项建档,定名:

“韩夜坐意扩散风化现象。”

简称:“坐风。”

这不是气息。

这是一种——人愿坐下后,就能接触到的“稳定感”。

它没有形,没有术。

却让人不再急,不再躁。

青音对此写下记录:

“有风入我心,不似往日。”

“不凌乱,不寒冷,不炙热。”

“是藤椅之风。”

“让我想起有人曾坐在我醒来的梦前。”

灵修署此后联合五域三大学府,将“坐意”写入世俗启蒙读本。

甚至连民间童谣也开始流传——

“有个先生坐得深,井边藤椅不动人。”

“风吹过来静三分,谁若坐着梦中亲。”

后夜纪·二年·春。

各地设立“风坐感应点”。

不设法阵,不需灵根。

只是立一椅,放一盏茶。

你若能坐,便能感风。

风中没有韩夜的声音。

可所有人都知道:

他,在风里。

那一日,东原某座小山村的孩子入梦,对母亲说:

“我梦见藤椅上坐着一个叔叔,他不说话。”

“但我坐下的时候,他就点头了。”

母亲问:

“那你以后想做什么?”

孩子答:

“我想做个坐得住的人。”

灵修署听闻此话,将其全文收录,题为:

“后夜纪之心愿篇·第一语。”

“坐得住。”

不求成仙,不问飞升。

只是——坐得住。

而这句,成为整整一代人修道之始的第一课。

比起功法、灵力、名望,他们更在意的是:

“你能不能——安静下来?”

这,就是坐意文明的真正完成:

从一个人,变成一个时代。

从一张椅子,变成一种信仰。

从一次沉睡,变成无数人的觉醒。

而那口井旁,藤椅仍在。

狗剩照常打扫庭前落叶,一边碎碎念:

“你看你,又让这世上变了。”

“你不说话,全天下都要学你不说话。”

“你不醒,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。”

“你坐得太久,他们……开始不愿站了。”

他叹口气:

“谷主,你是真的,把一个姿势,坐成了一个道。”

后夜纪·三年·秋。

灵修署裁定:

“韩夜坐意已深入修界修行序列。”

“自后起文书与教学中,其名不再标为‘人物’,而归为‘坐序原态’。”

青音签署建议:

“他未立宗,未收徒,未称圣。”

“他也未曾开口说:你们要记住我。”

“那就不如,别再提名字。”

“只说——那人。”

于是自这一年起,所有启蒙修典中,“韩夜”二字逐渐淡出。

取而代之的是更温和、模糊而真实的说法:

“那人坐过。”

“那椅存在过。”

“那风曾来过。”

各地修行讲堂统一开篇讲述如下:

“很久以前,有一个人。”

“他没有神通,也没有名望。”

“但他坐在井边,坐了很多天。”

“坐到天下安静。”

“坐到风开始听人说话。”

“我们如今坐着,是因为他——曾坐过。”

这份简朴到甚至没有称谓的叙述,反而让坐意信仰更加稳固。

同时,灵修署联合五域三十三大学院,立下三条“静道共识”:

1.坐者无名,不争名道;

2.道起于静,不始于功;

3.静能入心,便为序根。

此三共识成为后夜纪中后期最核心的文明底色。

为纪念“无名之坐”,各地陆续树立“静源碑”。

每一块碑,都不刻神名,不绘人像。

只记录——一位普通坐修者的入道故事。

西原一块碑上写道:

“李五,城门守卫,每日坐门前石墩三息。”

“十五年不动。”

“有一夜梦中看见藤椅摇动,自此静息入骨。”

“年六十五开灵,八十坐感入序。”

“死后其坐地三尺,灵气不散。”

南海小镇一碑刻曰:

“张水婆,卖茶女。”

“无儿无女,冬坐井边,不言不吵。”

“后有孩童每日来陪,终感灵气成束,得启蒙。”

“她说:‘我不教,只是坐着。’”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第71章 坐便是天下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